此文幾年前就想寫了,但一直沒動筆。原因只有一個——不愿惹是非。恰近日書壇牽涉此話題,那就順便談談。針對現(xiàn)象,不針對人。
對當代書壇成就的評價,許多人涉及過。比較一致的看法是:當代書壇一片繁榮,已超越古代。
的確,當代書法與古代有不少不同之處。比如,現(xiàn)代的展覽環(huán)境,書法展評機制的出現(xiàn),書法高等教育的興起,以及作品的尺幅和視覺沖擊力等。但是,不同不等于超越。
這個時代,書法的文化語境確實變了。在古人那里,毛筆書寫是一種大眾技能。如今,毛筆書寫的實用性消逝,書法進入純審美時代。這是不得已的事??捎行┤藚s覺得,進入純審美時代,我們就比古人高明了。這是哪兒跟哪兒啊!
況且,古人可都用毛筆寫字啊,即使那樣,每個時代也沒留下幾位書法家。在一個毛筆退出日常書寫的時代,反而能留下更多書法家?!
水輪泵廠家
離心泵的主要性能參數(shù)定義單位
持當代書法超越古人論者,一般多言當代書法的“整體繁榮”。表面上看,的確繁榮:每次全國展,那么多人投稿,全國那么多會員“書法家”??墒?,我們忽略了一點——這只能說明廣度,不代表高度。
顯然,上述不能成為書法是否超越古人的衡量標尺,那么,有標尺嗎?標尺是什么?
有!標尺是——代表性書家的藝術高度。
這個標尺,各個時代都通用,比如,魏晉的書法成就,就是由王羲之、王獻之們標識的。
那么,我們把當代的代表性書家擺出來,和古代比較一下:我們能比過王羲之、王獻之們的魏晉嗎?我們能比過顏真卿、懷素們的唐代嗎?我們能比過蘇軾、黃庭堅們的宋朝嗎?我們能比過趙孟頫、楊維楨們的元代嗎?我們能比過倪元璐、王鐸們的明朝嗎?我們能比過何紹基、康有為們的清代嗎?甚至,我們能比過于右任、林散之們的近現(xiàn)代嗎?如果敵不過,那么,我們憑什么說當代書法已經(jīng)超過古代了呢?
當然,也不排除這種情況:某些“大家”自以為已經(jīng)超越古人了。哈哈!只能無語。
其次,從創(chuàng)造性上看:用筆上,我們有康有為那樣的大破大立嗎?體勢上,我們有金農(nóng)漆書那樣的創(chuàng)造性嗎?章法上,是比前代更夸張,更有視覺沖擊力了??墒?,書法是純視覺藝術嗎?書法,最核心的要素是用筆以及由用筆生成的線質(zhì)。結構和章法是書法的外形式,用筆和線質(zhì)是書法的內(nèi)形式。結構、章法如人之衣著,用筆、線質(zhì)如人之氣質(zhì)。線質(zhì)與主體心靈同構,書法所有最要害、最內(nèi)在的東西,基本都是由線質(zhì)呈現(xiàn)的??匆粋€人的字,不需要看他很多幅,也不需要看一整幅,甚至不需要看整個字,只需要看一個字中的一段線條,就可以很明確地判斷此人的書法水平。古代大師之精品,無論什么風格,無有線質(zhì)不佳者。那么,從線質(zhì)的角度看,我們這個時代有幾人夠得上大師的水準呢?不是浮、薄、僵、躁,就是沉著度豐富度不夠。
再者,從代表作的角度看,誰的哪幅作品超越《祭侄稿》,超越《自敘帖》,超越《黃州寒食詩》了?
潛水泥漿泵220v
我們對當代書法成就的判斷,也不能忽略另一個基點:對當下整體文化狀況的考察和定位。晚清以來,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,中華民族處于亡國滅種的邊緣,于是,一窩蜂向西方文化尋求出路,傳統(tǒng)文化幾乎被全盤否定,連漢字都差點被拼音文字替代?!拔母铩逼陂g,“破四舊”,傳統(tǒng)文化基本被連根拔起。當下,中國正處于一個文脈恢復元氣的過程中,是一個過渡期,一個中間階段。這樣一個時期,不是完全不可能出大師,但是,概率極小。
有人可能會說,你的上述判斷沒有跳出古典書法的理路,時代變了。答:書法是中華民族特有的藝術門類,中國文化的性格決定了書法的性格——內(nèi)向性,這是書法之所以成為書法的最重要的規(guī)定性之一,由此,她才既是“法”,也是“道”。無論到什么時代,這一點很難變,變了,也就難以稱之為書法了。換句話說,以藝術史的視角看,書法史是有其主流脈絡的,主流脈絡就是文人書法——更確切說是士人書法,從書法藝術自覺的王羲之時代以來就是如此,未來仍將如此,其他,如所謂“現(xiàn)代書法”等,都是旁枝。
當然,以上只是筆者的判斷。時間才是最后的判官。
讓我們拭目以待。